对于影城来说,告别中秋档,就要开始筹备国庆档了,但是目前还没有重量级影片官宣入局,目前定档国庆的影片为《新灰姑娘2》《我是霸王龙》《小美人鱼之大海怪传说》,从剧情简介和阵容等来看,是偏低幼的动画、奇幻、冒险电影。从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三部影片的累计“想看”人数不足15万人。
行业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暑假档开始,就出现影片“空降”现象,而且从定档到上映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可谓“极限定档”,或许国庆档还会延续这一现象。但这样的后果就是,影片的宣发时间越来越短,“有的影片上映了,影城连海报都还没收到。”
不过有几部影片已经开始预热了,《钢铁意志》《长空之王》《万里归途》《平凡·英雄》等多部主旋律电影近期保持持续的宣发动作,市场普遍认为上述影片大概率登陆国庆档。但重量级影片《无名》《深海》的情形并不乐观,两部影片近期传出无缘国庆档。作为《深海》的出品方,光线传媒回应称该片仍在“过审中”。而《无名》的出品方博纳影业则强调,该片的上映档期暂未确定。
我们猜测,影片临近档期仍未官宣,最大的原因无外乎两点:一、尚未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公映许可证也就是龙标。进而不能官宣定档,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影片依法取得国家电影局发给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后,方可发行、放映;二、对档期大盘的不确定与犹豫。毕竟疫情反复导致的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增加,而要迈进国庆档的电影都是投资体量较大的电影,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踌躇徘徊也算正常的考量。对于新片来说,即便提前几个月甚至提前一年宣布定档,真正尘埃落定可能还是在最后一个月。
目前距上映十日还未定档,后续再匆忙定档,基本等同于裸发,就连基本的拷贝、物料派发全国各地也需要一周的时间,从这个层面看,国庆档想上的电影此时此刻也应该是颇为焦虑。
短时间来看,中国电影产业局势回暖,但中国电影院的普及率和下沉度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线城市观影人次趋于饱和,四五线城市拓展缓慢。而受疫情影响,产业复苏后急需大量优质内容作支撑,以免造成长期“片荒”局势。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依旧不容乐观。如何调整战略方向、扭转经营困境,成为了每个公司、乃至每位影视人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首先,抱团取暖。
人们常说抱团取暖,暖的不仅仅是温度,它还是一种感受,对于中国电影人而言,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可以做到尽可能地拥抱观众,让他们重拾影院观影的习惯。在呼唤更多影片进入影院的同时,把氛围营造得更热闹一点,比如正在制作当中的影片,主创团队可以时不时发一些物料、预告片出来,或者让主创人员跟观众有点先期互动,虽然观众们也许不是总能进影院,但是可以将电影精神生活先保持着。不同视频平台提供不同的产品,也满足着不同的用户需求,构建一个长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之间合理的版权利益分配方式才是更好的方式,而不是成为互相的对立面。等到疫情完全消散,中国电影人能够再心无旁骛地去生产、创作,观众可以尽情观看电影的时候,中国电影的春天也会马上降临。
其次,政策支持。
电影局和相关部门给予行业更多支持。国家电影局近日发布通知,以“爱电影·爱生活”为口号,在8至10月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主要措施包括推动更多新片大片加快上映,联合多家电影票务平台发放共计1亿元观影消费券,深挖农村电影消费潜力,推动减税退税、社保费缓缴、房租减免、用电阶段性优惠、营业中断类保险等纾困政策在电影行业落地。本次惠民电影消费季,有望为回温的电影市场再“添把柴”:《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暑期、国庆两个热门档期对电影消费市场的整体拉动效应,实现电影消费促进措施协同协调、重点突出,推动优质影片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真正让“电影惠民消费季”落在实处。
最后,自我成长。
疫情之后,市场的冷却之下内容将被持续沉淀深耕,未来更优质内容才会更被观众买单。自2016年起,外国影片累计票房之和占比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国产影片近些年逐渐追赶上外国影片,质量与市场表现均有所进步,带动国产影片票房实现稳定增长。观众的目光也逐渐由海外大片转向优质国产电影,市场逐渐进入“口碑积累>噱头宣传”的阶段,观众对电影题材与内容设置的偏好、品味的升级,审美水平以及价值观的双重提升,有望倒逼电影制片方出品更多具有优质内容的电影,行业或将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形成“优质内容-高回报-优质内容”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不失为一次自我深耕的好机遇。我们期待国产电影能够突破僵局,更多元化、更去头部化、更优质的枝繁叶茂的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