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的卖品价格一直是劝退观众消费的重要因素,然而对于影院来说卖品在非票收入中一直占有极高的比重,面对这些问题,卖品该如何定价?怎样创新?除卖品外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01 激发消费者对卖品的购买欲
卖品价格太高影响消费者购买。一般都是家人、朋友一起去观影,几张电影票的价格也不算便宜,如果卖品价格设置过高,一些观众就会选择不买或者自带,这和影院想要实现卖品销量暴增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所以小艾建议,影院在卖品价格上要适当亲民,不能虚高。
想要提高卖品收入,光靠提高单品价格不可行,影院可以设计一些套餐或组合销售的方法以吸引消费者的做法可以借鉴。但不管怎么说,要真正体现出优惠的诚意,让优惠感觉得到。
同时,利用价格锚定的方法,让高价商品或非会员价格作为心理参照,激发消费者购买你想要推销的商品或推广会员。可以利用影院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形式鼓励消费者线上下单影院取货或鼓励联合其他商家提供商品和服务。
02 卖品创新要与时俱进
虽然爆米花、可乐和瓶装水仍是影院卖品销售的大头,但仍要注意了解和研究消费潮流。
通过这样,引进一些适合消费潮流的卖品或选择这类商家进行合作可有效提升购买率。
毕竟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和口味发生了变化,影院卖品也要与时俱进。现在的观众,他们最想要的除了是可乐、爆米花,还要咖啡、奶茶、造型独特的冰激凌、口味特别的零食以及打健康牌的食品。
万达电影就曾在2019年底推出了自有品牌影院特饮项目万茶。该品牌通过包括独立店及与某知名咖啡的融合店两种形式,已在140家左右下属影院内销售。
根据万达电影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商品、餐饮销售业务收入达到15.02亿元,占比整体营收12.03%,仅次于观影收入。
03 探索卖品美陈及品类创新
在这个颜值当道的时代,“第一眼”消费靠的就是氛围,一旦营造出了氛围和情怀,消费者就不会再犹豫徘徊。事实上,早期影院也曾尝试过引进各类进口食品来装点小卖部,但遗憾的是都没有取得预想的市场反响。
本身高昂的价格就阻拦了一部分讲求实惠的消费者,再不懂得烘托渲染,只是干巴巴地摆在一个角落不闻不问,于是恶性循环,越是冷落越成鸡肋,以至于最后渐渐退出了我们的视野。
虽然之前的尝试并不成功,但如今时代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态和消费能力也变了。国内的电影观众最早从爆米花开始接触并渐渐喜欢上地道的美式小食,但是除了爆米花以外的食品在卖品部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所以在不断突破创新的路上,要一直摸索,为影院增加新的消费增长点,将更多原汁原味、卖相缤纷的新鲜美味引进国内影院。
观影消费者都希望进入的影院是一个服务优质、环境舒适的享受空间,除了看电影,还能享受一段暖暖的私人空间。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懂得消费者的需求,以服务为根本,加入创新思维的相辅相成,才是影院卖品部在电商冲击下应该有的积极应对姿态。
04 探索餐饮、购物电商平台
全国多地影院陆续走上多元经营的道路——有开音乐餐吧的,也有改造成健身房的,还有玩剧本杀的,甚至做起了线上购物电商平台。
据媒体报道,一些影院就和当地的团队合作将音乐餐吧搬进影院,采用团队持股+影院员工持股的方式,在三线城市进行试点。同步推出的,还有自产自销的精酿啤酒。
其实,疫情发生之前,一些影院就尝试过多元化经营。有的已经开设了咖啡厅、健身房、共享书店、小剧场、音乐餐吧。中环影投在非黄金时段,对旗舰店的巨幕厅进行改造,使其兼容剧场的功能,做起亲子剧场的演出,包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本土特色儿童剧剧目、脱口秀等。
另外,还有些院线相继开展电商业务,并扩展至生活用品,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都包含进卡券的兑换区间,甚至为了凸显差异性,还将电影IP元素融入到卖品中,渐渐做成了线上购物小程序。同时,在线下也进行了业态重构,在影院中开设炸鸡店等,并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影院空间利用起来,与品牌合作影院现场音乐会、主题快闪店,在影院内打造儿童电影研学课堂等。
综合来看,脱口秀等时下最受热捧的新业态,能让更多人走进电影院,这相当于引进了新的客群,同时,也提升了影院非黄金时段的租赁频次和利用率,拓宽影院的多元化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希望电影院恢复正常发展的同时,也能为观众继续带去新的服务项目。